桂林全力推进漓江支流“消劣返清”守护生态命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11:39:00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漓江,这条桂林的生态命脉,是大自然赐予桂林人民的珍贵礼物,也是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的核心资源。

近年来,桂林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和对桂林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漓江生态保护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全力推进漓江支流“消劣返清”,为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筑牢生态根基。

漓江流域水系发达,除了绵延百里的干流,宁远河、灵剑溪、南溪河等众多支流共同构成了漓江庞大的水系网络。而漓江治理的有效推进,离不开对支流的系统整治。

暑假期间,桂林市象山区的宁远河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这里环境优美、花草繁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然而,谁能想到,几年前的宁远河还是一条环境恶劣、急需治理的“黑臭水渠”。

2023年8月,桂林市投入2800多万元启动宁远河改造工程。桂林生态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彭莹介绍,在治理过程中,施工单位对河道内沉积多年的污染淤泥进行了彻底清理,为河流“排毒”;在河里增殖放养鱼苗并种植水生植物,构建起自然生态净化系统,使其成为净化水质的“天然净化器”;同时,对河道岸线进行绿化、美化、花化,铺设休闲步道,增设人文景观。一系列综合举措让曾经破败的河岸焕然一新,变身成为网红“打卡”长廊。

宁远河的华丽转身,正是桂林市漓江支流“消劣返清”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桂林市大力开展漓江城区段支流“消劣返清”综合整治。在精准“治水”方面,投资60多亿元建成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实现青狮潭、思安江、小溶江、川江、斧子口五大水库联合调度。通过实施壅水科学试验,建成临桂新区水系、连通水系、第二水源引水工程,并开工建设长塘水库,进一步优化漓江水资源配置。同时,建立健全漓江上游水库科学联动调度保障工作机制,确保漓江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

在科学“治污”方面,桂林累计投入40多亿元完成漓江城市段污水集中治理,成功构建起完善的城市雨污分流体系。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漓江游船、排筏“油改电”工作,广西首艘新能源五星级游船“桂林旅游号”正式开航,漓江排筏全部完成“油改电”,1210艘新能源游览排筏已全面投入运营,大幅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一个个不断刷新的数字,见证着漓江生态综合治理的丰硕成果。如今,桂林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漓江干流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自2019年起,桂林水环境质量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前七,2024年更是跃居全国第三。

尽管漓江生态综合治理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桂林市并未停下脚步。漓江支流“消劣返清”工作仍在紧张推进中。

今年以来,为确保如期完成漓江支流“消劣返清”任务,桂林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市领导分别牵头负责漓江各支流“消劣返清”工作。面对漓江支流沿线复杂的排污管网和历史遗留问题,桂林市组建专项技术团队,运用实地调查、无人机航拍、机器人溯源排查、数据分析等多种先进手段,精准定位排污口,制定科学合理的截污治理方案。

目前,市区漓江支流“消劣返清”治理项目整体推进顺利。新建改造的8座污水提升泵站已全部开工;朝阳河、灵剑溪、瓦窑河和南溪河4条支流清淤疏浚工作已完成16.81公里,完成率达100%;其他6条支流清淤疏浚项目的30个作业面也已全部开工。

全力推进漓江“消劣返清”,是桂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承诺,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践行。桂林正以实际行动守护好这方绿水青山,让漓江永远清澈,让桂林山水成为世界级旅游城市最亮丽的名片。

来源: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