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青年等重点群体就业,广东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2.0版本”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00:06:00    

近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出台了《广东省深化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从组链建链、技能人才培养、技能人才评价、技能人才激励等方面,完善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机制和支持政策体系,同时立足调动市场资源力量,积极向企业赋能、实现“减负增效”,在技能人才供给链上探索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衔接融通机制。

强调解决青年等重点群体就业难题

《实施办法》完善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机制,由“如何建”升级到“如何建好”。建立技能生态链培育期制度,人社部门采取“链条化”建设、“集成化”政策资源支持模式,面向技能生态链开展培育辅导,提供产教供需对接、校企合作培养对接、就业岗位推介、技能人才评价等服务,协助解决产业链技能人才培育评价留用等难题;实行技能生态链动态调整机制,明确6类退出情形,引导建立政府支持、技能生态链内部自律的工作机制。

《实施办法》强化培训与就业政策联动,既缓解企业技术技能岗位招工难题,又解决青年等重点群体就业难题。将学徒制培训对象拓宽到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毕业年度学生,推动院校人才培养链接到企业岗位用工上,并以落实就业为申领补贴条件,形成类似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学徒就业新形式;面向技能生态链企业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项目制培训,支持各级人社部门组织富余劳动力、失业人员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输送到生态链企业就业上岗;为发挥龙头企业培训资源优势,支持其申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企业实训基地等项目,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培训服务。

《实施办法》充分向技能生态链下放技能评价自主权,推动聚焦产业用工标准开发人才评价标准。发挥链主企业作为行业龙头、紧贴市场技术前沿的优势,将评价标准由国家职业标准拓展到自主制定的企业评价规范,支持申报新职业、新工种,参与编制国家职业标准;将链主企业自主评价范围由本企业员工拓展到生态链企业职工,遴选为链主企业的,可直接作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评价机构,面向生态链内企业职工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在传统“理论+实操”考核方式上,将评价方式拓展到工作过程考核、工作业绩评审等,使评价过程融入企业生产过程。

《实施办法》积极拓展技能人才发展空间,促进技能增收。支持生态链企业推行“新八级工”制度,对企业评聘的首席技师、特级技师,纳入省高技能领军人才范围,比照属地高层次人才在户籍办理、安居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落实待遇;支持向符合条件的生态链企业下放职称评审权,打通内部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为解决优秀技能人才晋升技能等级面临的学历、资历限制,制定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不同技能等级的申报条件示例,突出工作业绩贡献、企业日常考核结果等运用;通过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等技能培训,引导企业面向技术技能骨干开展系统化技能提升培训,以落实薪酬待遇作为补贴申领条件。

已遴选170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

2023年以来,广东省围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创新开展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推动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相关院校等建设以产业岗位标准为引领、院校人才培养为基础、技能人才评价为纽带的技能人才供应链。

目前,广东已遴选了170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吸引了比亚迪、格力、优必选等一批制造业当家企业,带动837家企业培养技能劳动者约13万人次、开展技能评价约11万人次 。2025年1月,人社部等8部门出台《关于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将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做法写入文件并在全国予以推广。

接下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选取若干条有代表性的技能生态链条,由省级人社部门牵头挂点、省市区人社部门三级联动,主动送政策、送服务,开展重点培育辅导,总结推广典型产教评经验模式,为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南方+记者 杜玮淦

通讯员 粤仁宣

【作者】 杜玮淦

广东人社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