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天津支部生活: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科技力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09:10:00    

科技创新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任督二脉”让创新要素真正流向企业、赋能发展?

近日,天津支部生活刊发《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科技力量》,报道天津市积极探索、精准施策,通过“先使用、后付费”的成果转化新模式破解供需难题,作为区域创新发展的主阵地,高新区等区域率先破题,以制度创新破解科技成果,以精准服务打通创新链条,让科技赋能的活力在这片热土上持续迸发。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探索“先使用、后付费”,打破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的困境;强化对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和管理,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搭建企业家 交流合作平台,共筑良好创新创业生态……近年来,天津市以科技赋能民营经济发展,书写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创新发展故事。

先尝后买:一场双向奔赴的信任试验

食品可以免费试吃,如今,科技成果也能“先尝后买”。

传统模式的科技成果转化,一般是由企业先付费买断高校、科研院所等的科技成果,再转化为产品。但长期以来,科技成果却面临着“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的困境。不少专利“躺”在实验室里,民营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想用却不敢轻易出手。“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许可费,万一失败,钱就打水漂了。”一位企业负责人坦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先使用后付费”是指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单位将科技成果许可(转让)给科技型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免费使用后,交易双方根据自愿原则,采取“分期支付”“延期支付”“附条件支付”“收益提成支付”等方式约定付费许可(转让)事宜。简单地说,就是允许企业在免费试用专利一段时间后,根据使用情况再决定付费转化的方式。

2024年11月1日,《天津滨海高新区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实施办法(试行)》及实施细则发布,在全市率先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畅通企业获取科技成果渠道。

智感技术(天津)有限公司作为滨海高新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正是“先尝后买”模式的受益者。智感技术(天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发展为核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业务范围涉及环保、监测、安全等多领域。去年,天津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李彭辉在与企业对接时了解到,企业在电池材料、能量密度提升及快充技术等方面有需求。而天津理工大学张联齐教授团队持有“一种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专利,在提升新能源电池性能与稳定性领域极具应用价值。为此,李彭辉积极为双方牵线搭桥,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允许企业试用相关专利技术后再根据实际效果支付费用。

“基于信任,供需双方无保留地投入是‘先使用后付费’成功的关键。”李彭辉表示。

为了打消科研单位担心国有资产流失、企业试用成果后不愿“买单”的顾虑,滨海高新区着力构建以“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立担保补偿机制,引入融资担保机构,保障成果单位的合法权益。同时,组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担保机构、保险机构等专业机构,做好“先使用后付费”许可(转让)协议范本拟定、法律风险防范、担保协议签署等全流程风险防控与咨询服务。

如今,天安博瑞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悠悠科技咨询(天津)有限公司、天津简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南开大学达成合作,越来越多的民营科技企业在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中受益,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特派服务:专家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在位于天开高教科创园5号楼的数云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三维可视化数据,机械臂的每一个动作、传感器的每一条反馈,都能通过数字孪生平台精准复现。这套系统的成功开发,源于一次科技特派员到企业的优质服务。

天津微深联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深联创”)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三维数字化检测装备研发生产。随着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企业对智能可视化管控的需求日益迫切,但在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上却面临瓶颈。天津城建大学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教师綦晓倩作为派驻微深联创的科技特派员,利用自身科研资源和优势,在微深联创现有的3D视觉与精密检测系统基础上,与团队自主开发了3D视觉数字孪生检测平台,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也为微深联创绘就了一条从传统制造迈向智能化的升级之路。

“綦老师主导的3D视觉数字孪生检测平台,深度融合企业机器视觉三维扫描技术与数字孪生算法,显著提升了我们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与全周期管理效能,助力我们在工业检测、智能制造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微深联创副总经理张淼如是说。

而綦晓倩也在派驻服务企业的过程中,敏锐捕捉到市场对智能技术的旺盛需求。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她毅然踏上创新创业之路,2023年,綦晓倩依托高校科研资源与师生共创模式,创办数云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并入驻天开高教科创园,将科研成果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从服务到创业,綦晓倩与微深联创的故事正是众多科技特派员扎根一线、服务企业的生动缩影。2024年,我市从39家高校院所新选派1040名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涵盖信创、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766家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工作与经济建设主战场密切结合,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2024年,科技特派员聚焦企业需求,在核心产品开发、核心团队培养、长期战略规划、创新平台建设、专利成果转化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为入驻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465个、攻克企业核心技术900项、转化科技成果409项、引进培养人才3504人,促进企业增收近9亿元。

群英荟萃:同筑创新创业良好生态

2024年12月30日,天开企业家联盟在天开高教科创园成立,来自科技创新型企业、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等多个领域的252位企业家加盟,携手174家科创服务机构及179家金融服务机构,共同构建起覆盖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保护、融资担保、风险投资等多维度的服务体系,同筑创新创业良好生态。

天开企业家联盟设立留创、生命科技、新能源、信创、数字经济、低空经济6个子联盟,精准服务不同行业的企业需求。在天开广场设立“天开荟”活动中心,为联盟成员提供充满活力的交流空间,促进创新思维碰撞,激发更多创业灵感。自成立以来,天开企业家联盟汇聚园区、走进企业,精心策划多场企业交流沙龙及技术前沿研讨会等活动,通过多元化的交流渠道,打造融通联动的天开生态,进一步激发了园区企业的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注入新动能。

良好生态不止于此,2023年10月,天开应用场景联盟成立,截至目前已为园区企业对接应用场景1600余次。“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更是实现了233项政务服务、208项“跨省通办”,1100余项政务服务帮办代办,专利预审备案1天即可完成。如今,科创服务资源在天开高教科创园持续汇聚,创新创业生态已经初步形成。

深化改革、用心服务、创优环境,天津科技系统正不断厚植创新创业土壤,全力推进民营企业拔节生长、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