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岐山县蒲村镇:用好红白理事“小切口” 撬动乡风文明“大变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16:33:00
“婚喜事、简办好,不攀比、无烦恼,改殡葬、革陋习……”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是岐山县蒲村镇蒲村村对本村事务进行的约定和规范。

近年来,岐山县蒲村镇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实践蓝本,创新构建“理事会+”乡村治理体系。以红白理事会为支点,通过制度约束、宣传浸润、典型引领三维发力,构建起遏制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陋习的长效机制,推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的文明新风尚落地生根。目前7个行政村实现红白理事会全覆盖,群众实现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文明乡风蔚然成势,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精神动能。
“过去村里办事儿爱攀比,总怕不够排场丢面子,自从有了红白理事会的指导和宣传,村里人也逐渐地接受了新的理念,减少了铺张浪费。”蒲村村邢大爷说起村里的红白理事会赞不绝口。
建机制、明约束、从群众需求找准治理切口
蒲村镇秉持“抓党建、强治理、促和谐、创文明”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农村红白理事会在村庄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搭建由村党总支部书记担任会长,村“两委”成员兼任副会长的红白理事会组织架构体系,理事会成员吸纳德高望重、崇尚节俭、热心服务、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人士,坚持把村规民约作为抓手,以“小村规”撬动“大治理”。

一是紧贴实际“立”约。在充分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蒲村村审议修订《村规民约》,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弘扬孝道、扶残助残等内容纳入到村规民约,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共同商讨制定可量化、易执行的村规民约,划定“红线”,明确“底线”,让群众自己定规矩、自觉去执行。二是注重成效“执”约。完善红白理事会服务“一条龙”的规范流程,制定红白事酒席“瘦身”菜单。根据村情实际,从“定员、降标、控量”方面制定不同标准的酒席菜单,让当事人实现现场“点单”,并为有需要的村民推荐乡村厨师,做到让村民省心又省钱。三是创新载体“传”约。打造“古韵蒲村话新风”宣讲品牌,组织老支书、乡贤能人成立“板凳宣讲团”,用方言编排《村规民约七字歌》《移风易俗三句半》《移风易俗——喜上加喜》等文艺节目小品。在文化广场设立“新风议事亭”,定期举办“红白事怎么办大家说”主题讨论会。并运用“岐山融媒视频”“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在“村组家人群”内推送微视频28期,实现“线上+线下”立体传播。
强示范、作表率、让党员这面旗做好引领带动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蒲村镇紧紧抓住党员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党员在培育文明乡风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出台党员干部办理婚丧事宜的具体规定,并逐人签订《责任承诺书》,完善考评激励机制,严格落实报备制度,将移风易俗治理工作纳入党员年度考核和后备干部培养体系中。二是完善服务流程。按照“居住相邻、关系相近、方便服务、全面覆盖”原则,通过“看一看”年老党员、“走一走”街头巷尾、“问一问”困难群众、“话一话”家长里短、“帮一帮”重点对象、“做一做”志愿服务,将乡风文明服务延伸到村组的每个角落,切实解决村民所需,实现“支部带动、党员行动、党群联动”的良好机制,引领乡风更文明,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三是强化跟踪监督。党员干部在婚丧嫁娶事宜上,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向群众公示、主动接受监督,督促党员干部在具体操办过程中,坚持简约节约、新办简办,以优良党风引领文明乡风。
重宣教、拓载体、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文明新风
努力营造乡风文明的浓厚氛围,把文明新风吹进田间地头和农家校园,实现“教育一个孩子,感染一个家庭,带动一个街道”的宣传教育效果。

一是丰富宣传方式。依托“线上+线下”平台,采取“广播大喇叭天天讲、微信工作群实时推、宣传公示栏定期发”的宣传模式,通过网格化管理服务发挥“以点带面”辐射作用,积极向村民倡导“红事新办、白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制作移风易俗文化墙,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倡导用积极健康的庆祝方式代替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二是加强阵地建设。提升改造村党群服务中心,制作并悬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宣传标语、文明公约等。设立红白事待客厅,在墙壁等醒目位置公示红白理事章程、办理流程及标准,喷绘新二十四孝、勤俭节约历史故事等。将村庄民俗谚语等文化元素融入村内主干街道墙绘中,让村民在平常生活中受到文化教育与熏陶,自觉践行现代文明新观念。三是深化教育实践。结合岐山“周礼文化之乡”的历史底蕴,利用蒲村九年制学校资源优势,开展“周礼新说”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诵读《诗经·豳风》选段,设立校园“文明储蓄罐”,鼓励学生记录家庭文明善举,每月评选“尚礼之星”;举办“家风故事会”,邀请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讲述蒲氏家族“耕读传家”的百年家训,并采用方言录音在村广播滚动播放《蒲村村规民约三字经》,让古老韵律承载现代文明。
从“面子”到“里子”,从“旧俗”到“新风”,蒲村镇以红白理事会为支点,撬动了乡风文明的变革,提升了村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厚植了基层治理的精神沃土。下一步,蒲村镇将继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村民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传播者和践行者,持续提升乡风文明治理水平。
(李红科 赵凯)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相关文章
- 宝鸡市岐山县蒲村镇:用好红白理事“小切口” 撬动乡风文明“大变革” 2025-05-07 16:33:00
- 40℃以上!河南省宜阳县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2025-05-02 13:12:00
- 尽显师生蓬勃朝气!稼轩小学举办第二届春季运动会 2025-05-01 08:22:00
- 红旗街道亲和社区:书香润童心 经典‘剧’精彩 2025-04-29 14:05:00
- “理论集市”进广场 惠民春风暖舞阳 2025-04-26 11:33:00
- 葛剑雄新著《何以中国》:从中华历史确立文化自信 2025-04-26 08: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