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奇人,卖房借钱27年,救回120栋真正的国宝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08:46:00
60后宁海人王保进是最早系统性收藏古建筑的人。20多年里,他一个人带领工匠,自费修复了120栋古建筑,每一栋都是不可复制的中华之美。

王保进修复的部分古建筑内部
期间各种艰难、考验,王保进辞掉了自己的编制工作,卖房、借钱,四处奔波,最终在杭州西溪湿地,建成了江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王保进修复的60栋古建筑目前安置在杭州西溪湿地西区
“我认为中国古建筑的结构美是独一无二的。它是立体的中国书法、中国画,是世世代代可以流传下去的。”
我们来到杭州拜访王保进的工作室——一栋450m²的徽派古宅,和他的江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听他娓娓道来他与古建筑几十年的故事。
27年,与古建筑朝夕相处

王保进的工作室,一栋450m²徽派古宅
我是1962年出生的,浙江宁海人,80年代考大学,从农村来到杭州。1998年,我爱人出国读博士,我就想给自己的业余时间找点有意义的事情做,机缘巧合接触到古建筑,至今已和它们朝夕相处了27年。
我自己的工作室也是一栋清早期古宅,比较典型的徽派建筑,从江西鄱阳湖边抢救过来、重新修复,大概450m²。我十几年就在这里,尽量按原来的生活状态安排回去。

尊重西溪原本水乡的模式,家门口就是水路,要坐船出去,所以前院一进来就能看到河埠头。
转过头来,文人气十足的砖雕门楼,马头墙一层层的飞檐翘角、起伏错落,很有画面感。

三个台阶进去,看到的是第一个天井,恢复了原来的四水归堂。雨水落下来,下面有个水池,“肥水不往外流”,叮叮咚咚的声音也很有趣,像雨帘一样。
两边各放一个半圆桌,团圆的时候可以拼起来变成一个圆桌。

雕花细节
像这样一栋房子,构件有几千件,在仓库花4-5个月修复,按原貌搭建起来也要半年以上,我很认真地把每个结构都重新修补、梳理了一遍。
每一个构建在中国古建筑里都是有名称的,各个地区叫法略有差别。像这个房子,用了80根柱子支撑起来,也用了很多梁连接。扁的单边的弯梁,也叫月梁,两端呈弧形,中段微微上拱,用来承重、连接墙体或柱子。下面四个三角形的支撑物叫牛腿,上面两排扇窗夜晚透光非常美。

到了二厅,规格更高,雕花也更复杂,尤其是过弄堂的这块是点睛之处,最为用心,也叫“过弄方”。
雕的内容都取自中国的戏剧故事,还有像是松鼠吃葡萄、鲤鱼跳龙门等画面,暗合着很多中国传统的吉祥寓意。

厅两侧还雕了一幅对联,每块板上的纹样也别有用意:卍字纹,寓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蝙蝠纹,将蝙蝠的飞临,结合成“进福”的寓意,象征幸福……
我们传统四世同堂几代人都住在一起,空间都留给公共区域,所以客厅很大在正中,两侧的房间很小,能摆下一张床的宽度就够了。中国人接地气大都住一楼,楼上是储物空间,用梯子连接,梯子拿掉就相当于锁上了。

我为了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做了小幅改动,二厅的天井上做了玻璃顶,方便开空调、暖气。两侧和后院一侧开窗增加采光,也新设了楼梯,这样二层也可以利用起来。
古建筑是立体的中国书法、中国画

我们中国人对木头一直是很痴迷的。80年代以前,中国农村80-90%的房子都是木结构的。它本来就有生命,是有温度、是会呼吸的,经久散发的木香也很健康。
随着改革开放,这些房子被现代的使用价值所抛弃,房子一旦没人住,很快就坏掉了。由于现代化建设,有的就被挖掘机挖掉,有的拆下来当柴火。

存放收藏来的古建筑构件的工厂
1998年,下乡看到一个房子正在拆,我很心疼,一冲动就把它买了下来。
我不是学建筑专业的,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修复回来,但就从这时候开始,自己从零学习,遍访工匠,遍翻书查阅。
原来我有个编制的工作,后来也辞掉了,专心来做这个事情。租了一个废弃的石矿,搭个毛竹棚,跟工匠们一起慢慢尝试着把它搭起来,相当于我们拼拼图一样。
难的是有时候缺了一块,我都不知道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只能到当地去找其他类似的房子,用相同的旧材料修补回去。

匠人们在修复中
一栋古建筑,是十几个工种的匠人集体创作的艺术品:泥瓦匠造地基、起砖墙、盖瓦,门楼要雕砖、柱础等石雕匠师傅;木匠又分结构部分的大木匠和做窗的小木匠,木雕匠;还有砖瓦匠、竹匠、铁匠、铜匠……
我不会画图纸,就每天在现场,口头指挥他们。到现在没有任何编号,甚至没见过原貌,我能把一栋古建筑给重新搭建回去。
很多工匠现在都失传了,年轻人宁肯去送外卖都不愿意去学这个东西(尽管现在传统工匠的收入已经很高),在我这里好多做了几十年的老人,我一直陪他们,把他们送走。

一般人都会认为雕工越复杂价值越高,其实直到明清,古建筑才加入“雕花”的元素。我认为,中国古建筑最大的创造在于结构,它的结构美是独一无二的。
经过几千年的不断演变,从原始的木架加茅草,到唐宋形成科学的结构和“营造法式”,既科学又实用,既美观又抗风、抗震。
它是立体的中国书法、中国画。匠人们用木材、砖瓦当画材,一根根、一块块搭建成一件巨大结构的艺术品,加上屋顶瓦楞的水波纹、屋檐的雨帘、白墙黛瓦的斑驳、屋顶袅袅的炊烟,这样立体又灵动的画面非常震撼。

例如我修复的其中一栋是徽州地区的小姐楼,即大户人家小姐住的地方,占地面积只有40m²,却浓缩了中国古建筑的各种元素,非常能体现我们传统工艺的复杂性和艺术高度。

藻井结构
三合院的形式,客厅上面还有藻井,呈穹顶形,由细密的斗拱承托。这种结构一般是用在戏台上的,聚气、吸音,也象征天宇的崇高。再往上看,二楼还做了美人靠、垂雕。

图源:一条艺术中心
另一处是分别从浙江省两个古村迁来的,其中一栋是衢州市石梁村一座危姓家族的宗祠,前厅、天井、后厅间为穿斗结构,上面的冬瓜梁、花拱猫梁非常精美,两对牛腿为人物和合故事,前厅过梁一对麒麟栩栩如生。

图源:一条艺术中心
另一栋的木结构,则来自书画之乡浦江县岩头镇的一陈姓家族官厅“善继堂”,用料柱子为楠木、大梁香樟木,还有老杉木、油松,非常奢华。当年,屋主邀请当地最出名的木匠、雕刻师傅,花了6年时间才完成。1999年老屋拆除,我们16个人花了2个月时间,才将木结构小心翼翼地拆解运送到仓库后又重建到了现在的地方。
“人只要认真地做有意义的事会被看见的"

20多年,坚持做一件事,其实真的很难,现在回过头再去看,我也挺佩服自己能一步步走过来。
我是最早收古建筑的人,那时候信息是不对称的,好几次等我赶过去,已经一片废墟了。我一个人经常是半夜还在开车赶路,也有好几次发生车祸事故。
工作辞掉之后,我也没有另外的收入,每一分钱都是省着用,不光是自己的房子卖掉,主要也靠向理解懂得的朋友借了很多钱。
我爱人和女儿,我也没有钱给她们,这也是我很内疚的一个地方。但是她们都很支持我做这个事情,女儿偶尔跟着我去拆房子,后来她看见修复成型的样子,也觉得父亲很伟大。

位于杭州西溪湿地的江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王保进花了十多年打造
最大的困难是找不到地方把这些古建筑重新安置下来,我不断地向有关政府部门去呼吁,最终批准了在西溪湿地西区落实这个项目。
从2007年到2019年,我把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将近60栋古建筑修复、重建在杭州西溪湿地邬家湾,在水网交叉的土地上尽可能地形成一个村落的感觉。
从古建筑到村落布局,我没有画过一张图纸,都是我一个人,现场指挥匠人,全手工打造。

王保进与年轻匠人
把古建筑拆过来,它是死的,我邀请了很多有趣的人来入驻使用,因为如果没人使用,古建筑很快又会衰败。
另外我也打造了匠人街,想邀请各地的非遗匠人来活化这个村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我说我给你们提供一个免费的地方,能永远生存下去,潜心地做手艺。
这些房子在西溪湿地十几年漫长的搭建,让很多人看到了我的艰辛,也看到了原来我们中国文化还有那么精美的一个工艺品也好,艺术品也好,如此震撼。

还有很多孩子,他们哪里知道传统中国人居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以为我们都住在高楼大厦里面,是吧?这就是传承,我相信它是中国人可以值得自豪的,并世世代代流传下去的东西。
邬家湾这个地方原来是很偏僻的,现在人逐渐多起来,很多人默默地支持我、帮助我。所以人你只要认真地做事情,做有意义的事情,也会被看见的。人心都是有温情的,我很感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条”(ID:yitiaotv),自述:王保进,编辑:朱玉茹,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文章
- 土耳其甜品师在浙江义乌打造“舌尖上的丝路” 2025-05-06 13:02:00
- 浙江奇人,卖房借钱27年,救回120栋真正的国宝 2025-05-06 08:46:00
- 禹州市浅井镇张垌村:“古村落”焕发新生机 2025-05-05 22:33:00
- 国际助产士日|致敬助产士——第一个拥抱新生的天使 2025-05-05 17:11:00
- 都是鳄鱼!小飞机迫降 5人经历36小时亚马逊惊魂 2025-05-05 11:41:00
- 济南“鹿”老板郭振立:步履虽艰,梦想无界 | 身边的残疾人榜样 2025-05-04 12: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