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评丨外贸转内销,协同创新求多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14:06:00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外贸好物迎来消费热潮。第一食品商店内,出口转内销的保温杯、保温壶成为市民抢购目标;永辉超市中,高颜值、高品质的外贸金枪鱼罐头被年轻消费者批量囤货……这些场景既折射出内需市场的潜力,更印证了消费逻辑的跃迁——从“低价囤货”转向“品质消费”,为外贸企业转型提供了新机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外贸货曾以“低价”标签叩开国内市场,但多停留于尾货清仓。此次由政府、平台、企业协同推动的外贸商品转型,不仅是外贸企业的“生存之战”,更是撕掉以往“中国制造”中“代工”“低端”等标签,贴上“品质过硬”“设计出圈”新标识,重新定义“Made in China”价值内涵的一步。

让外贸品质“看得见、摸得着”,不仅要让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淘”到外贸好物,更要以品质认证为基石、渠道对接为纽带、品牌孵化为核心,构建政府、平台、企业协同的生态体系:政府部门要从“纾困”转向“赋能”,平台要从“流量供给”转向“价值共生”,企业要从“代工思维”转向“品牌思维”。

外贸转内销不是“去库存”的权宜之计,而是重构“中国制造”价值生态的战略选择。通过政府、平台、企业的协同创新,推动外贸企业从“代工产能”向“价值创造”转型,方能达成内需扩容、产业升级与品牌重塑的多赢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