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博物馆去旅行 “五一”假期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近百万人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09:49:00    

□本报记者 李淅

这个“五一”假期,走进遍布黑龙江各市地的博物馆,沉浸式体验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成为近百万市民和游客的休闲选择。据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五一”假期,我省各地博物馆共计接待观众95.4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6%,全省多家博物馆的日接待观众人数甚至触达上限,博物馆呈现“人从众”态势。

记者了解到,为了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今年“五一”假期前夕,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指导全省各地博物馆在原有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基础上,着力策划推出百余项特色展览和系列文化活动。鼓励各博物馆立足馆藏资源,创新设计有颜值、有内涵、有创意的展览和活动,引领公众开启历史文化“心灵之旅”,打造“跟着博物馆去旅行”的文化休闲新业态。

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与博物馆积极求新求变的努力,呈现了双向“奔赴”——

馆馆有特色,体验更舒心

省博物馆推出“致敬工匠精神 劳动创造历史”活动,以演绎和互动问答等形式,展示农业、林业、石油、煤矿等领域劳动者的拼搏付出与发展成就。

“穿汉服、学养生、诵经典”,省民族博物馆解锁博物馆新的“打开方式”,通过各具特色的活动打造十大主题板块,形成“环形”文化路线。无论是在“脉络寻春”中体验养生锤制作,还是在“潮流咕卡”中混搭古今美学,或是在“诗启芳华”中感受诗歌魅力,都让文化更生动地融入生活。来自内蒙古的游客章先生表示:“今年‘五一’来黑龙江旅游,在红砖绿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亲身体验了参与度高、趣味性强、环环相扣的传统文化互动游戏,别有一番风味。”

哈尔滨市博物馆发挥“博物馆群”优势,根据23个主题博物馆的特点,为观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产品。特色展览、趣味活动、革命传承、线上直播,每一项都让观众“忙”翻天。“五一”期间,线上直播观看人数400余万人次,让看文物、学历史打破了空间限制。

萧红故居纪念馆联合常德丁玲纪念馆推出“黄金时代——‘五四丁玲’走进萧红展”,深受文艺青年喜爱。来自山东的王女士表示:“我特别喜欢萧红的作品,尤其是《呼兰河畔》中萧红对故乡的眷恋。今天特别幸运参加了新展启幕,逛故居、看展览不虚此行。”

第四次文物普查如火如荼,伊春市博物馆推出“伊春市第四次文物普查成果展”,诉说伊春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脉络。

研学展新意,文旅融合引共鸣

博物馆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是孩子们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五一”假期,龙江博物馆研学正当时。

在黑河市瑷珲历史纪念馆中,研学导师为学生们讲述国家版图、规范使用国家地图和中俄东部领土的演变历史等知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博物馆负责人表示:“通过‘拼地图’比赛以及趣味知识互动问答等,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版图意识,激发爱国热情。”

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举办“线系古今纸载乡愁——‘风筝’的故事”青少年研学活动。以“博物馆+非遗”带领青少年在竹篾绢帛中解码中华文明,在旅俄侨史中感悟家国情怀。

七台河博物馆开展“青山绿水——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研学活动,带领孩子们共情山水,开启探索青山绿水艺术魅力的旅程。

汤原县博物馆里小朋友们用眼看、用耳听、用笔画、用心记,探寻历史记忆,开启沉浸式求知之旅。

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推出“新时代青年先锋代表分享感悟”等系列活动,是致敬也是弘扬传承。

“上新”又贴心,服务有温度

“五一”期间,黑龙江全省各地博物馆优化预约参观,科学分流观众,适时延长开馆时间,“上新”文物展品,增加讲解场次,大大提升了观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齐齐哈尔市博物馆“上新”日本九八式军刀、日军家书等多件重量级展品,与现有展览形成互文,丰富展览叙事。

“五一”期间,全省60余家博物馆提前向社会发布开馆公告和展览活动预告;50余家博物馆根据客流增加讲解和活动场次:绥化市博物馆满足观众参观需求,延长闭馆时间;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和汤原博物馆节前开展设备设施维护及安全检查和演练;哈尔滨南岗博物馆美化馆区环境,看展、赏花,邂逅浪漫春光;东宁博物馆优化馆区环境,修剪绿植、更换40个垃圾桶;中东铁路博物馆依托网红小镇,室内看展览,室外游遗址,相互补充,交相呼应。

这个“五一”,黑龙江的一座座博物馆不再只是静默的历史容器,而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狂欢”。近百万游客的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的文明厚度;沉浸式的互动体验,激活了传统文化的时代脉搏。从线下展览到云端漫游,从红色基因到国际交流,博物馆正以开放的姿态,书写着龙江文旅融合的新篇章。正如一位游客所言:“在这里,一眼万年的不仅是文物,更是我们对文化自信的深情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