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太深”还是“太好骗”?大学生一毕业就成“兼职韭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0:08:00

又一年毕业季临近,面对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的大环境,兼职成为一部分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缓冲区”。每到这个时候,校园里“高薪日结”“轻松上手”之类的兼职广告铺天盖地。兼职市场鱼龙混杂,在看似诱人的兼职信息背后却暗藏着许多陷阱和风险,那么大学生该如何安全地开启兼职之旅呢?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晓明 实习生 林欣瑶
讲述:兼职“历险记”
陷入“欠薪”深坑
温蓝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在网上看到晋江某培训机构发布的高薪兼职信息后心动不已。该机构给出的待遇十分诱人,不仅有2000元的底薪,还开出200元的课时费。“如果周末上满8节课,一个月收入就有八千元。”面对如此诱人的兼职薪资,他未作犹豫就应聘入职了。

兼职陷阱多,就业需谨慎。 (CFP供图)
入职当天,机构并没有和他签订合同。他心里隐隐觉得不太对劲,但又想着自己只是短期兼职,干几个月就走,应该不会出什么岔子。一个月后,他满心欢喜地等待着工资到账,可左等右等,工资却迟迟未到。他心急如焚,多次联系机构老板催要薪资。几番催促下,老板才转来500元,这让他非常困惑。老板称近期机构资金压力大,暂时周转不开,让他多宽限几天,过段时间一定全额发放。可在后续两个月的工作中,他发现每月都是如此,无奈提出离职,对于被欠的薪资不再抱有希望。
入职后一直被忽悠
大四的方青进入实习期,原本也满心期待能开启一段安稳的兼职之旅。在学长学姐的介绍下,他“放心”地进入了一家公司兼职。
入职前,公司老板口头承诺包吃包住,每个月工资暂定2500元,等满三个月后会上涨。“当时就感觉公司老板人还挺好的,自己即将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待遇就这么好。”可当他到公司报到时,却被告知公司只出一半房租,伙食费还要自理。更糟心的是,自己的工资不仅未如期发放,他还得和别人干一样多的活。他向老板提出调整工资,却常被老板敷衍:“你还是新人,需要一个过程,公司运营压力大,希望你能以大局为重。”
兼职数月风波不断
李明向记者讲述的经历则更为曲折。他在网上看到了一家中介公司发布的诱人广告,称其与某公司合作,能提供6000元/月的兼职岗位。他联系了中介公司,缴纳了中介费,并按要求签订了合同。合同规定,他的工资将由公司转给中介代付。
入职后,李明工作勤奋,前三个月工资都正常发放,不过中介每个月以扣税名义扣去500元。到了第四个月,工资并未如期到账。中介称是公司以装修翻新为由未转来工资,让他自己催讨。面对中介的“坐视不管”,他也是束手无策。
后来,公司老板找到李明,解释称自己忙不过来,想把公司托给他经营。没过多久,老板又找到他,这次竟然是请求他做信用卡担保人。此时,他正憧憬着在“代管”的公司大展拳脚,稀里糊涂就答应了。可到了还款日,老板耍赖不还,他顿时陷入了严重的信用危机,每天焦虑得夜不能寐。
调查:职场“水太深”
析因:“大学生好骗”?
大学生兼职做什么?相关调查显示,在校生最常做的兼职主要集中在教育培训领域,比如家教、助教、线上教师等;其次为文案写作、社交媒体运营;再者是餐饮服务、快递和外卖配送;还有一些兼职,如在酒吧弹吉他、当导游、做拍客、从事平面设计等。受访的大学生们表示自己兼职的目的很简单,在增加工作经验的同时,还能有份收入。
不过,“大学生被骗光学费”“大学生求职遭遇黑中介”“大学生被欠薪”……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为何兼职套路那么多?我被轮番割韭菜。”一位因兼职屡被套路的大学生在朋友圈这样写道。“大学生好骗,警惕性差还没有维权意识。”这是身为大三学生的小李在一家饮料店打工的时候,不经意间听到老板对店长说的。

高校组织各种活动帮助大学生就业 (受访者供图)
仰恩大学就业指导老师唱菲璠认为,大学生群体容易受骗,首先是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长期身处校园,对社会的复杂程度了解甚少,防骗意识不足,容易轻信他人。此外,大学生实习、兼职受骗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希望向别人证明自己。一些大学生比较急切地想要证明自己的生存能力很强,所以他们在遇到一些很有诱惑力的骗局时,比较容易放松警惕,还有就是缺乏思考和判断力。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在网上兼职平台注册易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
背后:职场套路层出不穷
记者采访数名大学生发现,他们的兼职方向都倾向于培训机构,往往通过中介或者网上找到兼职工作,而这背后却是满满的套路。
龚文宇在丰泽区某机构做过兼职教师,他本以为工作内容就只是单纯的授课,却没想到机构将所有业务拓展的任务都交给了他。他每天不仅要上课,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生源、洽谈业务,身心俱疲。干了几个月,他也遭遇了拖欠工资的问题。老板甚至提出机构就直接给他管,不过盈亏自负。
面对欠薪或高额违约金等情况时,学生们常常感到无从应对。对此,北京德恒(泉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郑文峰指出,根据行业常见的情况,许多公司在合同中隐含了许多不公平的条款,学生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常常成为受害者。很多大学生在面对合同纠纷时容易误判自己的权益,甚至选择默默忍受高额违约金的要求。实际上,学生兼职时和用人单位签订的聘用协议,属于劳务协议,如发生纠纷,可以定性为劳务纠纷。学生遇到纠纷,一方面可以去公安部门报案;另一方面,如果因金额问题无法立案,可以集中去公司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也可以民事起诉。也有一些学生维权意识淡薄,连聘用协议都没有,这不得不强调法律意识的重要性,特别是参与正式工作时,学生们应该增强自身的法律保护意识,了解合同中的每一项条款,以免在日后因信息不对等而遭受损失。
警惕:新诈骗盯上大学生
业内人士徐先生向记者透露,有很多网络招聘广告上都明确要求招收大学生,并以高额的工资或兼职费用来吸引学生目光。一些学生经不住诱惑,最终走进幕后黑手的圈套中,用自身的惨痛经历以及金钱买了个教训。
“动动手指就能赚钱,一边上学,一边实现经济自由!”近年来,针对学生的诈骗进入高发时段,许多学生成为刷单返利、传销等犯罪活动的重点目标。
此前,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江北分局破获一起涉案金额高达1亿多元的特大非法经营案,其主犯吴某等人搭建刷单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招募刷手,其中大学生占比颇高。某校学生受每日数百元的“高薪”诱惑,将银行卡交给他人用于洗钱,涉案金额高达近百万元。案发后学生主动投案自首,最终不予起诉,但留下了记录,银行卡也被纳入征信黑名单,影响生活和就业。
而绍兴诸暨市公安局破获的一起案件中,某公司打着“共享经济创业”的旗号,以热门的“共享”话题和“回报快、回报高”的口号,吸引大量大学生参与投资。同时,还宣称可以通过推荐他人参与获得高额佣金,收益还会随着推荐人数的增加而不断提高。一段时间后,该公司停止支付收益,办公室也人去楼空,众多参与者才发现自己陷入骗局。
建议:就业“必修课”
部门:通过正规渠道找到合适岗位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对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关工作作出部署。

应优先通过政府部门或高的渠道和平台选择就业岗位 (受访者供图)
记者从泉州市就业人才中心获悉,该中心每年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多方面的就业指导与渠道,充分挖掘市场化岗位,定期举办招聘会和政策宣讲活动。对于正在找兼职或即将毕业求职的大学生,该中心工作人员给出建议:一是选择正规渠道,核实企业信息。优先选择参与政府部门或高校组织的招聘会,优先通过学校就业中心、官方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等渠道投递简历。参加社会招聘时,警惕“高薪”“无需经验”岗位,可通过企查查、天眼查等工具验证公司合法性。二是防范诈骗,保护个人信息。拒绝任何要求垫资、转账或提供银行卡的兼职。对陌生来电、链接保持警惕,不随意泄露身份证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三是提升职业规划与法律意识。参与学校组织的就业指导活动,明确职业方向并完善简历、提升面试技能。签订劳动合同前仔细阅读条款,避免陷入“培训贷”或霸王条款等陷阱。四是利用政策资源,拓宽就业选择。关注政府基层就业项目,大学生可通过“泉州人社”“泉州就业和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中心”等公众号,或“福建就业网”“泉州人才市场网”等政府官网,获取最新就业信息及政策。
律师:保障自身权益规避风险
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的规定,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寒暑假期间兼职,与用人单位之间未建立劳动关系,通常被认定为劳务关系。2021年人社部强调,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外兼职未纳入劳动法律调整范围,但可通过签订民事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郑文峰律师表示,有必要对大学生普及一些防骗知识,同时告诉学生如果身陷骗局该如何自救、如何维权。他建议大学生注意以下几点:可以查阅民法典中关于合同、侵权责任等相关规定,以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中涉及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等内容,了解自身权利和义务;查看招聘单位是否有固定办公场所、合法营业执照,查询企业经营状况,不轻信来源不明的网络信息,避免陷入虚假招聘陷阱;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支付方式、支付时间、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避免口头约定;不随意向他人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重要信息,拒绝任何要求先转账、缴纳押金、保证金、培训费等费用的不合理要求。

大学生应该多渠道了解就业注意事项 (受访者供图)
若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他建议,大学生发现权益受到侵害时,首先应与兼职单位进行友好沟通。协商时保留好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作为后续可能维权的证据。及时向学校反映情况,寻求帮助和指导。若协商无果,需要准备好相关证据材料,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若经济困难,可向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专家:家校社各方合力守护
近年来,就业市场出现“企业端热、学生端冷”“高期望”“慢就业”的状况,找到称心的工作不容易。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如何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兼职和就业?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心理健康与发展中心主任王福生指出,多数高校重心放在访企拓岗、组织校园招聘会上,希望为毕业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求职观念,结合他们的个性特征开展他们急需的就业辅导和服务,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唱菲璠表示,为了帮助大学生规避风险,学校每年开展一系列工作: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在班会或年级大会上着重强调安全问题,尤其是防范诈骗;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就业并规避就业风险;学校勤工俭学部门对提供给学生的兼职信息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等渠道,及时发布兼职安全提醒和预警信息,告知学生新型诈骗手段和防范要点。
青少年教育专家张秀云表示,大学生首先要明确职业规划,认真对待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自身职业发展有清晰目标。对于大学生初入职场产生的不适应,家庭在理解和包容的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学习职场沟通技巧、积极主动融入集体。家庭、学校还需引导孩子明辨是非、理性思考,合理处理职场中的差异与矛盾;对于孩子出现的不合理行为及时制止和修正,切勿放纵和助推。
(为保护隐私,文中受访学生均为化名)
相关文章
- “水太深”还是“太好骗”?大学生一毕业就成“兼职韭菜” 2025-05-08 10:08:00
- 郑毅、江贤文到佐龙镇召开2025年第一季度巩固衔接工作团会议 2025-05-08 04:09:00
- 【福岸】台胞陈孟邦:平潭集成电路产业开路者 用“芯”打开新世界 2025-05-07 15:04:00
- 世上不会再有第二个巴菲特? 2025-05-07 10:27:00
- 连续报道·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遍植‘引凤来’的梧桐树!” 2025-05-06 20:22:00
- 江中药业:OTC业务中脾胃、肠道等核心品类发展整体平稳 2025-05-06 1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