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家券商投行业务违规受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07:05:00    

日前,“杭州六小龙”之一的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再次把外界目光拉回股权融资市场。据Wind数据,以上市日计算(下同),2025年上半年A股新上市公司51家,合计募集373.55亿元,分别同比增加7家、48.6亿元;上半年,IPO受理审核家数达177家,同比激增4.5倍。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IPO保荐家数前10券商(含单列投行子公司,下同),项目撤否率已经从去年同期超30%全部降至30%以下。

与此同时,多份罚单透露出监管部门“零容忍”主基调。据同花顺iFinD数据,以处罚日期统计(下同),截至7月22日,年内已有27家券商投行业务被罚。其中,中金公司、民生证券、国元证券年内两次被罚;东吴证券、东海证券收千万罚单,分别被罚没1336.4万元、6000万元。据Wind数据,作为“金领”的保荐代表人数量近3年首次下滑,上半年减少308人。

IPO融资低位回升 受理增多

2025年以来,A股股权融资市场有所回暖。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A股股权融资额7628.4亿元,同比增长403%。上半年,A股股权融资规模爆发与国有行巨额定增有关。6月,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完成合计5200亿元定向增发,用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其中财政部认购5000亿元。

若剔除四家国有行定增金额,上半年A股增发金额1777.3亿元,同比增加81.7%,增幅依旧较为明显,但较2021年同期仍缩水了51.7%。此外,上半年,A股新上市公司51家,合计融资373.6亿元,分别同比增加7家、48.6亿元,IPO融资小幅回升,但融资规模仅为2021年同期的12%。

近年来,监管部门着力推动资本市场投资和融资协同性改革,健全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以及逆周期调节机制;同时,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在此背景下,A股IPO阶段性收紧,拟上市公司“撤单”不断。

另一方面,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中,资本市场的枢纽作功能愈发凸显。近年来,中国证监会持续深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领域的适配性改革,优化制度和产品供给,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加快向创新领域集聚。

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A股新增IPO项目受理175个,同比激增4.5倍;其中,6月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均迎来了一波集中的IPO“受理潮”,单月合计新增IPO项目受理148个,占上半年新增IPO数85%。

股权项目保荐撤否率下降

面对监管环境变化和市场分化,券商投行业务呈现“头部航母化、中小特色化”的格局重构。

据Wind数据,上半年,股权承销金额前五的均为头部券商,合计承销金额占比达69%。其中,三家承销金额超千亿元,包括中信证券承销1619.3亿元,行业第一;年初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后,改名国泰海通,上半年股权承销1144.8亿元,排名跃升至第二;中信建投承销1036.2亿元,排名第三。

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进入股权承销金额前十的券商还有中金公司、中银国际、华泰联合证券、招商证券、中国银河、广发证券、中邮证券,承销金额在185亿元至673亿元之间;相比2024年,国金证券、国信证券掉出Top10榜单,中银国际、中国银河、中邮证券为新晋者。

上半年,中小券商的股权承销金额普遍在20亿元下方,多家中小券商在2024年财报中指出结合地方产业需求或股东资源等,发力特色业务。

2025年上半年,股权项目保荐撤否率较去年同期下降明显。Wind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股权项目保荐数前十的券商撤否率均超30%,其中中金公司最高达45.5%。2025年上半年,股权项目保荐数前十的券商撤否率均降至30%以下;其中,国金证券、民生证券撤否率最高,均为25%,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华泰联合证券、招商证券撤否率降低至10%以下。

监管

三家公司半年内收两张罚单

在股权融资止跌回升的同时,监管部门“零容忍”态度越加鲜明,今年来多家券商因投行业务违规收罚单。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7月22日,证券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年内已收到106张罚单;其中,30张指向投行业务违规,涉及27家券商,中金公司、国元证券、民生证券更是半年内收两张罚单。

记者注意到,今年来,监管部门对券商开出的罚单涉及投行业务全流程。例如,3月28日,中国证监会官网一次性披露了9张罚单,直指德邦证券、华林证券、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浙商证券、五矿证券和方正证券承销保荐6家券商投行业务违规。从处罚原因来看,上述券商存在的问题包括质控制度执行不到位、内控流程不规范、尽职调查不到位、收费不规范等,覆盖投行业务全流程。

除对证券公司直接处罚,中国证监会还对上述部分券商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了追责。其中4家券商的8名直接责任人员及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同时被罚,处罚举措包括采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监管措施。

监管部门对投行业务的监察除了渗透进全链条、全流程,对违法行为的追责力度不断提升。今年来,已有两家券商因投行业务违规收千万罚单。

1月8日,东吴证券发布公告称,其于当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因在国美通讯、紫鑫药业两个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中未勤勉尽责,相关文件存在虚假记载,东吴证券被证监会开出罚单,东吴证券及4名保荐代表人合计被罚没超1500万元。

7月7日,东海证券发布公告称,因在担任金洲慈航2015年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独立财务顾问期间,公司出具的相关文件存在重大遗漏和虚假记载,且未履行勤勉尽责义务,涉嫌违反2005年证券法相关规定。对此,中国证监会拟责令东海证券改正,没收其业务收入1500万元,并处以4500万元罚款,合计罚没6000万元。

近年来,监管部门还通过加快保荐代表人优胜劣汰,加大力度压实中介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责任。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截至7月23日,有16人进入保荐代表人D类名单,其中8人为2025年新进入,占据D类名单数量一半,其中包括国金证券2人、国元证券2人、东吴证券2人,财信证券、广发证券各1人。

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券商保荐代表人数为8526人,较去年末减少308人,降幅3.5%,自2021年以来首次下滑。

南都调研 总第783期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顺威

IC供图